民生話題近期很熱,但民眾期待基本都集中于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很少有人會說“行有所車”。因為其他方面都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而以車驅“行”,往往就成了一個奢侈的話題。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地方尤其是一線城市早已面臨出行難。城市交通亟需破局,而解決好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政府與民間資本協力、智慧共用,還需要以新思維展開“私人定制”,如此才會讓人們在“行”的過程中更有幸福感——“易到用車”平臺的出現,在用互聯網思維解決城市交通出行難題的問題上,就很具啟迪意義
城市繁榮下的出行困境
產銷量連續數年穩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將近1.4億、市場剛需旺盛并將長期保持增長態勢,這是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現狀,勃勃氣象讓人振奮,展示了值得驕傲的“中國速度”。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汽車市場的空前繁榮也帶來了一系列其他社會問題。環境與能源課題日益凸顯、道路與交通狀況愈發復雜、民眾迫切的購買出行需求與政府的限購限行政策矛盾交織等等,幾乎每一項都事關社會和諧發展,事關國計民生。
顯然,西方百余年的汽車發展史在中國被壓縮到十余年,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軟硬件建設上我們都急需補課。誠如業內專家所指出,以前我們是以傳統方式的交通供給體制和管理模式為背景,其所建立的管理方法以及相應的條例措施已明顯不適應目前的交通需求變化,汽車與道路交通、汽車與能源環境呈現出不對稱、不協調、不平衡的發展關系。
從個人對汽車需求角度講,一言蔽之:汽車是可以改變生活方式的,所以汽車正在成為人們提升生活質量的必需品。然而,就當下環境而言,民眾又不得不面對兩個現實問題,一是怎樣才能擁有一輛汽車,二是擁有汽車后怎么能夠少操心。
目前很多地方尤其是一線城市都為民眾購買汽車設置了門檻。排隊搖號是較為普遍的做法,那中簽比例多大?以北京為例,近千比一,若是外地人還需滿足繳納社保滿五年的條件。不能購車者郁悶,有車者也未必都舒心。行駛車輛增加導致道路擁堵,車速不及人速的情況時有發生,然而與之對立的現象卻是車主的汽車使用率很低,調查顯示中國車主對汽車的年使用率僅為5%,這無疑是等于將大把的資金閑置,還不算車輛貶值部分,當然,還有其他諸如停車難、養車成本高等一系列擾心的事。
于是,出租車行業空前繁榮且供不應求,打車難是很多地方的城市詬病。隨著嘀嘀、快的等出租打車軟件的推出,人們等待打車的時間大幅縮減,然而數據顯示,即使在出租車發達的幾個大城市,出租打車軟件的成功率也不足65%,多數人還是得采用路邊攔車的傳統模式打車。另一方面,由于出租打車軟件的推出導致很多出租車不再隨便停車,伸手攔車的成功率無疑降低。在那些急需用車的人眼里,“打車難”一時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更“難”了。
一方面是擁堵的交通限制了人們出行的幸福感,另一方面是民眾或望車興嘆,或養車不用,而傳統出租車規模又不能滿足需求。怎樣尋求城市交通破局之道,已是迫在眉睫。
“易到”模式開啟智能用車出行新思維
從政府層面看,在汽車急速增長成為很多大城市難以承受之痛時,在以現有的資源和設施為主體條件下進行大幅度的截流和開源,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以限行限購為主的抑制性措施非長久之計。
當前,無論是中央的“八項規定”還是以補貼代公車的公車改革方案,國家的初衷是都是在倡導兩個關鍵詞即:節約和效率最大化。以此為指導思路,這就需要政府開發更為廣闊的思維,確立以政府為主體,民間為補充的交通解決新模式,探索和開拓所有所需要的動力和資源。
對民眾而言,大家身處一個“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毫無疑問這也是一個以移動互聯網主導的、已然踏上“車輪上的中國”的時代。人們崇尚個性卻也思想孤獨,幾乎每個人都會期待走出去但又無奈的總是局于小范圍,幾乎每個人都會期待與價值觀接近的人建立圈子卻又難得機遇。
走出去,是心靈期待也往往是不得已的必須,如何走,就必然要涉及汽車與交通。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當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引導和規劃民眾現代生活路線圖的重要工具時,讓一個小小的手機頁面成為出行過程中最便捷的平臺,則是不錯的選擇。
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社會,市場所需自然就會催生新的領域乃至產業。即填補傳統出租汽車行業不足,又滿足用戶個性需求——以易到用車為代表的智能用車平臺應運而生?!胺窒斫洕崩砟钕?,基于O2O技術,讓用戶無需購車即可享受到任何品牌車型的互聯網用車服務,在易到用車目前所覆蓋的國內74個城市中均可體驗接送機、預約用車、隨叫隨到等各種場景化服務。
易到用車為用戶提供的不僅是一款急需的汽車,更重要的是一種創新思維模式。它降低了城市車源的閑置與空駛率,在節能環保,降低排放的同時,倡導智能化用車,顛覆工業時代“先擁有才使用”的概念,滿足人們個性化出行需求,讓出行成為情趣,充滿幸福。
正是憑借定制服務的便捷與個性,易到用車平臺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普通民眾乃至大型企事業單位的青睞,短短3年間即占領了80%-90%的用車市場份額,見證了一個全新行業品類的崛起,同時成為“汽車共享”模式下互聯網用車的領先品牌。另據可靠消息,易到在北京已與各大銀行、電信運營商、外企人力資源機構(FESCO)展開深度合作;在上海包括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上海新證財經公司等在內的無數知名單位都是其忠實擁躉。與此同時,在公車改革的大趨勢下,作為公務用車市場強勁的補給力量,易到還為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高品質的用車集采服務,擴大社會影響力的同時,降低用車成本,身體力行的將綠色低碳的城市智能出行方式落到實處。
寫在最后——破局的關鍵在于思維的創新
中國正處在現代化進程的小康階段,在當下對多數中國人來說,汽車與其說是代步工具,不如說是幸福感的表現,是中國人中國夢的一部分。對那些因各種限制政策無法購買汽車,亦或考慮各種經濟因素不想購買汽車、但又心存汽車夢的人來講,易到用車無疑是提供了最大化的選擇空間。
其實,解決交通矛盾的智慧和方式很多,關鍵要對新生事物、創新思維抱有一種理解與鼓勵的態度,而評判其存在價值的標準無疑就是社會所需、民眾認同。從這個角度講,易到模式可謂恰逢其時——因為它是一個事關民生的全新道路交通解決方案。